下了班,已经是凌晨0点多。
回家的路上,破晓的话从我的脑海里冒出来:“之前我很想听你讲,讲你的生活,讲你和你师姐的事,讲你实验室发生的事,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抵触,很抗拒倾听你。”
我知道,只是,我知道的,太晚了。“给我的感觉就好像,你把这当成一件任务,想尽快完成一样。”那天,挨了批评,跟破晓讲,期间有过犹豫,到底要不要跟他说。说?他又解决不了,而且他的回应不仅毫无益处,反而有时让我更难受,无语;可不说,他是我的男朋友啊,如果不跟我的男朋友说,难道还跟其他人说吗?犹豫了一会儿,正打字时,被菀姐叫去讨论实验的事。聊天框里是破晓的一句“你老板是怎么训斥你的呀”,加上一个苦笑。
不知道为什么“训斥”两字让我格外排斥,他可以用“老板说了你什么”,他用的是“训斥”,让我有些不舒服,可同时,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又多想了。
等我再次打开手机一看时,“顾顾要加油哦!”是破晓空洞的鼓励的话。
两条消息之间隔了10分钟左右,后来我提起这件事时,跟他说:“就感觉,你想快点把这件事解决一样。”
“你是觉得我敷衍是吗?难道你要我晾着你,等你回消息我再回你吗?如果你prefer这种的话。”
我那时是如此地埋怨他,埋怨他怎么就不能通情达理一点,埋怨他怎么就不知道哄一下我:“顾顾,不好意思啊,你可以教教我吗,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我看看我能不能试着做到?”埋怨他怎么不肯示弱。
现在回想起来,有诸多无奈。当我抱怨他时,聪明的做法是把矛盾转移出去,将我俩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比如,他跟我一起吐槽老板。但他太年轻,被我的话一下子带跑了,开始陷入其中,开始自证清白。原本从他那寻求安慰,最后却发展成两个人的矛盾。
“算了,我期望对象温柔、体贴,不过这要求似乎对你来说,太高了。算了,我不抱期待了,这样你没做到,也没事,做到了我也会很开心。”
“你可以期待的。”破晓回。
“不,我不期待了,期待会让我痛苦。我不想这样痛苦。”我回道。
那一刻,我是如此的决绝,冷漠,大概伤了他的心吧。现在回想起来,“不过这要求对你来说似乎太高了”这话,实在像是PUA,我的本意本是降低期待,让关系变好,为什么表达出来却这么像PUA呢?我不明白。
这是我记忆中最早给他下的“负面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