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为了偿还父亲炒股留下的三千万债务,罗书林兄弟俩皆借着之前在川渝四中校门前发的传单,接起了为一对一高中生补课的生意。
再加上罗书林在新的宣传单上添加了自己G省理科状元的名号,一时报名的人增加到了550个。
兄弟俩一对一根本补不过来,最后只能拍板去租个二手教室来统一上课。
但罗书林兜里只剩下900块钱,而罗冰在学校里省吃俭用也只剩下200块钱。
两人不由得对C市最便宜也要高达2800租金的教室,发起缺钱的愁来。
为此,在气温高达 39 度的烈日炎炎的夏天,
罗书林身着一件简单的白色 T 恤,尽管汗水早已湿透了后背,但他却依然马不停蹄地穿梭在 C 市的大街小巷。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叠写满联系方式的纸条,那是他四处打听来的可能出租场地的信息。
每到一处,他都满怀期待地与房东交谈,然而,一次次的希望往往伴随着一次次的失望。
有的场地位置过于偏僻,担心学生们不方便前来;有的场地环境嘈杂,根本不适合学习;还有的场地租金高得离谱,远远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
罗书林的脚步沉重而疲惫,但他的眼神却始终坚定。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甚至走进那些狭窄的胡同和破旧的小楼去询问。
阳光晒得他皮肤发红,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模糊了他的视线,但他只是随意地用袖子擦一擦,便又继续前行。
他一家一家地拜访,一遍一遍地解释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希望能找到一个价格合适又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场地。
然而,大多数房东在听到他们的预算后,都纷纷摇头拒绝。
罗书林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但他没有放弃,他知道,为了那些信任他们的学生,为了偿还父亲留下的巨额债务,他必须坚持下去。
在漫长的寻找过程中,罗书林有时会感到无比的疲惫和沮丧。
他会在路边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稍作休息,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孤独和无助。
但只要一想到罗冰和那些等待上课的学生们,他便会再次振作起来,继续踏上寻找场地的艰难征程。
罗书林在经历了连续几天的寻找后,感到身心俱疲。
他坐在街边的长椅上,望着手中的纸条,心中充满了迷茫和焦虑。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洪楚笙发来的信息。
洪楚笙在信息中写道:“书林哥,听说你和罗冰在找教室,我这边有些资源,或许可以帮上忙。”
罗书林看到这条信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立刻拨通了洪楚笙的电话,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和急切:“楚笙,真的吗?我们确实在找教室,但是情况不太乐观。”
电话那头,洪楚笙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我了解你们的处境,我这边有一个小教室,本来是我用来复习的,但我一个人用有点浪费。我们可以共用,费用方面,你们不用担心,等你们经济状况好转了再考虑。”
罗书林感到有些羞愧,他知道洪楚笙的好意,但同时也不想让她承担太多:“楚笙,这怎么好意思,我们...我们不想让你吃亏。”
洪楚笙轻声笑了笑:“书林,我们是朋友,不是吗?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
而且,我相信你们的能力,你们的教学一定能够帮助很多学生。
这样吧,我们找个时间,面对面谈谈细节。”
罗书林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帮助:“好的,楚笙,谢谢你。我们一定会尽快安排时间,和你详细讨论。”
挂断电话后,罗书林立刻联系了罗冰,两人决定第二天就去找洪楚笙。
第二天,他们带着一些简单的水果和礼物,来到了洪楚笙的住处。
洪楚笙的住处整洁而温馨,她热情地迎接了他们。
三人坐在客厅里,洪楚笙详细地介绍了教室的情况,包括位置、设施和租金等。
她提出,他们可以按照各自的课程安排使用教室,互相不干扰,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些教学资源。
罗书林和罗冰听后,都觉得这个方案非常合理,他们对洪楚笙的慷慨和理解感到非常感激。
罗书林认真地说:“楚笙,你的帮助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我们会尽我们所能,不辜负你的信任。”
罗冰也补充道:“是的,我们会努力工作,尽快改善我们的经济状况,也会确保教室的使用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不便。”
洪楚笙微笑着摆了摆手:“不用这么正式,我相信你们。我们都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经过一番讨论,三人达成了共识。
他们决定共同使用教室,共同承担费用,同时也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
这个决定,不仅解决了罗书林和罗冰的燃眉之急,也让他们与洪楚笙的友谊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