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暑气开始褪去,夜风轻柔拂过,树叶被带起沙沙的轻响。月光皎洁,如青烟般悄悄铺呈在院中,静默无声。
叶见归合着双目,安静地躺在床上,没有动静。房间里只有空调,在工作时发出嗡嗡的响声。贪凉的小猫也挤进来了,正打着小呼噜,睡在床下的地垫上。
不过几秒,叶见归猛然睁开眼。那双一贯温柔的双眸,在黑暗里泛着清冽的光,直勾勾的盯着藏于黑暗的天花板。已经很晚了,却没有半点疲惫和困意。
过了一会,他双手撑着床,缓缓坐了起来,左手抚上自己的胸膛。心脏在胸膛里跳动,那样的强劲有力,但他却觉得远不如白天。白天心脏咚、咚的跳动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在他心里激起阵阵涟漪。
女孩从小到大的笑容如同老式的胶片电影,没有身音,却清晰无比,在他脑海里快速闪过一遍又一遍。他轻轻摩挲着右手,回味白天的柔软和温暖,思绪却不自觉飞远。
他第一次见到沈苏叶,是在四时堂不远处的小卖部。
那时他和叶姥姥刚搬来青锣巷,叶姥姥才开始做自己的卤菜摊子。家里酱油没了,姥姥让他去巷子的小卖部买瓶酱油回来。
他去的时候,小卖部里有几个和他差不多大的男生,站在零食柜前,你一言我一句的挑选零食。他默默收回打量的目光,找了一圈,走到了调味品的货架前。小卖部东西不算太多,一眼就能扫完,没有奶奶要的种类。他去前台借纸,向老板询问情况。
那几个挑选零食的男孩恰好准备结账,看见他无法说话,只能用纸笔写,和老板沟通费时,在一旁发出不耐烦的啧啧声,甚至还有一个故作小声,和伙伴口出龌龊言语。
这一幕被沈苏叶撞见了。
小时候的沈苏叶被家里宠坏了,脾气比现在更大。遇见巷子里有名的调皮蛋也不怵,张嘴就像机关枪一样,学着别人说脏话帮他骂了回去。
不仅这些大事,他还记得沈苏叶从小到大的习惯。喜欢象征生命的绿色,生气时喜欢咬着嘴唇内壁不理人,吃饭时喜欢把爱吃的菜留在最后,做作业喜欢先做需要算数的。和家人吵架以后,又会一个人躲起来内疚,思考刚才生气时脱口而出的话,是不是太不应该了。思考时,左手会不自觉的扣指甲边的硬皮。
喜欢吃辣,也喜欢吃酸甜口的食物,不爱吃清淡的肉类,会觉得有股肉腥味。
夏天不爱打伞,因为懒得收。冬天只爱穿一层带绒的裤子,因为活动方便不臃肿。比起出门,更喜欢待在家,看一整天的小说。
喜欢收集古风的首饰,但是不戴。
太多了。
和沈苏叶过往的回忆,交织成一幕幕电影,从心里滑过,将心脏刺激得又开始猛烈跳动,一点点加快,甜蜜和欢愉萦绕着他的心房。
原来是这样。他感受到脸颊传来的燥意,终于承认。
第二天沈爸爸没课,早上有排班,但病人不多,就在诊室里指导沈苏叶学习脉案。
脉案上记载了很多的病例,大部分是沈爷爷还在行医时所记,沈爸爸又补充了一部分。
沈苏叶现在在看的,是一个漏证的病例。
漏证是中医中的名称,是指西医中,女性子宫的不规则出血。这个病例对应的西医病名,又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脉案上记录着这名患者的病情,月经每月迁延十余日不止,还伴有血块、腰腹痛,手足心热。看诊发现,患者舌淡苔白。把脉所得为脉细。
沈爷爷给这位患者开的方子,用了二十位草药,当归、杭白芍、香附、益母草等。
“看出什么来没?”沈爸爸问。
“……爷爷这是用了……四物汤和合笑散吧?”沈苏叶不确定的问。
“嗯,”沈爸爸轻轻啄了一口茶,指着病史,说“这个病史来看,是血热妄行,冲任失调。所以你爷爷给她开了四物汤补血和血,又用了白茅根、茜草、丹皮、藕节等清热凉血,加上益母草、泽兰活血化瘀,再用失笑散调理腰腹疼痛。再加上患者刻下经期,带下偏多,又用野菊花和败酱草解毒止带。如此,两剂药便可止血。”
沈苏叶点点头,说:“懂了。”
“中医最讲究的就是辩证和对症下药,”沈爸爸放下茶杯感叹,“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辩证思路,没有好坏,但是你得辩证对才行,才能根据患者情况开药,对经方加减味,到达治疗的目的。”
说着又示意沈苏叶翻到下个病例。
下个病例也是漏证,但又有不同。
“她的病史你怎么看。”
沈苏叶仔细看了看脉案上记载的病史,说:“脉浮数而舌红,应该是内虚火旺。突然出现经期延长,而且还伴有乏力疲倦,应该是肝火旺,”说着她看了看神色不明的沈爸爸,“我觉得应该是肝郁血虚而且火旺导致的。”
沈爸爸也不说对不对,只问她会如何开方。
沈苏叶凝神细想了一下,缓缓道:“用丹栀逍遥散吧。当归补血化瘀,白术、茯苓健脾和中,柴胡疏肝气,丹皮栀子清热止血。还可以加上香附。”
沈爸爸点点头,“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茜草、大、小蓟、侧柏炭等止血。”
他转头看向沈苏叶,又道,“辩证还行,慢慢积累经验,用药再大胆一点。没事多看看脉案,学学里面的用药思路。”
沈苏叶只有答应的份。
沈爸爸又讲了几句他的用药思路,病人就来了。
就这么看着脉案,瞅着病人进进出出,一上午就过去了。
中午下班,沈苏叶精神萎靡地走进了饭厅。
叶见归看见她进来,心虚的扭开头,不去看她眼睛。
[你怎么了?]关切地询问。
“有点累,”沈苏叶看着他别扭的姿势,问到,“你怎么了?怎么感觉怪怪的。”
叶见归赶紧摇头,不敢让她发现半点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