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寻点点头,没说话。
潘波继续说:“这是这个月第三个自杀的学生了,都是北城高中的,还都去过鬼屋,莫队,他们是不是也参加了杀人游戏,被淘汰了所以就……”
莫寻想到了张辽。
虽然三个人的尸检报告都一样,要么自杀,要么意外,乍一看好像无懈可击,可三个人之间的共同点实在是太多。
都是自杀意外?说不过去。
如果这三人都是被人故意伪装的假象,那么张辽的死,就是其中唯一有瑕疵的死法。
张辽是坠楼身亡,可他的脖子上却发现了勒痕。
不论这是失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都是足以证明张辽可能被人谋害的证据。
当时陶萤问她,张辽到底是不是自杀,她撒谎了。
现在她后悔了,早知道人会突然消失,她应该早点说实话,也许这样一来,事情就不会弄成现在这种局面。
总而言之,这第三名死者似乎也参加了杀人游戏,还跟前两个一样被人杀害,只不过这次伪装成了失足溺亡的意外。
半个月以来,先后三名北城高中的学生死去,每个人都跟后山的鬼屋有联系,但只要细查又会发现,每个人的死亡现场都没有第二人的踪迹。
就好像他们都是自愿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莫寻眉头紧皱,问潘波:“除了这些,她父母还有没有发现别的异状?”
潘波摇了摇头:“没了。”
顿了顿,他又说:“这个死者挺可怜的,莫队,她父母都是农民工,家里四个老人要照顾,家里条件很不好,原本打算等高中毕业就让她去找个班上,早点挣钱补贴家里,结果现在出了这事,她父母都觉得是自己把孩子逼急了才跳河的。”
“要是他们知道她其实是被人伪造的自杀……唉,这杀千刀的游戏,为什么老是从这些无辜的孩子入手?”
莫寻沉声道:“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的时候,对于成年人,这些孩子大多都是习惯性服从,会主动反抗的,总是少数。”
人就是这样,只要在社会里过一天,就要遵守一天社会的法则,而法则的第一条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她虽然成绩很好,但对于她家里人来说,再好的成绩也只是在耽误赚钱而已,作为一个还有一年就要高考的学生,她没有受到跟身边同学一样的重视。”
“我想,在她的世界里,除了她自己,没有人在乎她能不能考上大学,因为家里早就默认她高中毕业后会赚钱补贴家里,恐怕所谓的鬼屋对她来说,倒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潘波一拍大腿:“还真是,这么说来,每个去鬼屋的人其实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嘶——”
他抬手摸了摸下巴,问道:“那陶萤想要的是什么?”
莫寻沉默了,一时回答不上来这么个问题。
一是陶萤家庭幸福,父母会做生意,家境不说很好,但也是衣食无忧,吃喝不愁的;二是她成绩不错,样貌也好,身边所有人都喜欢她,要找出不喜欢她的人简直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一个成绩好到连高考都不用担心,生活又这么简单快乐的高中生,莫寻还真想不到她最想要的是什么。
陶萤说过她在鬼屋许的愿,但莫寻有点犹豫,不知道该不该信。
她真的只是想找到杀害张辽的凶手是谁吗?
可她非亲非故,为什么跟张阔一样,那么笃定张辽是被谋杀的?
潘波注意到桌上的照片,好奇问道:“这是哪儿来的?”
“老局长给的。”莫寻说。
潘波拿起照片看了看,又问:“刚才老局长叫你去办公室说什么了?”
“说以后不用再暗中调查了,正式并案,成立专案组。”
潘波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惊道:“真的?!”
莫寻点点头,潘波高兴得直搓手:“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咱们终于不用再孤军奋战了。”
“是啊。”莫寻把照片收好,站起身走向门口。
潘波跟上来:“你去哪啊?”
莫寻拍了拍放照片的口袋,说:“去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