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洛清漪推开粮仓沉重的大门,一股发霉的味道扑面而来,他忍不住抬袖掩面咳嗽了几声。
自从听说青州赈灾粮出了事,洛清漪便知道自己闯祸了。临行前,皇后娘娘千叮万嘱要自己注意防止有人借灾作乱,却万万没想到还是出事了,来者竟敢直接对粮食下手。
其实,他也不是完全没想到。洛清漪算是个做事小心谨慎的人,他为防止有人作乱,派人轮流守在粮仓周围,没想到千防万防,还是百密一疏。
洛清漪拎着油灯,沿着粮仓的四壁仔细辨认。谁知他认认真真的将整个粮仓查探一番,除了粮饷送来时的将士脚印,再没看到有其他人进出的痕迹。
“难不成真的见鬼了?”洛清漪忙了一天一无所获,他回到驿站,瘫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有些泛黄的天花板。
仓内没有人进出的痕迹,外面巡逻的暗卫也没有任何发现。那就说明……
“粮食在入仓之前就已经发霉了?”
洛清漪心里暗喜,觉得自己终于发现了新的突破点。
翌日清晨,青州府衙。
“本官奉皇后娘娘之命,暗中彻查青州霉米一案,还望刺史大人配合。”洛清漪带着面具,客气的说道。
“臣惶恐,有负娘娘重托。”青州刺史杨之函一边向洛清漪行礼,一边愧疚的回答。他见洛清漪头顶面具,气质斐然,显然不是泛泛之辈,又知她需低调行事,且不愿透露身份,便也没再冒昧询问。
“不知可否劳烦大人将粮饷入仓时的情况详细的说明一番?”
“车队到来之前,下官提前几天便派人将此处打扫干净。待护送粮食的车队到了以后,将士们便帮忙抬进粮仓内,臣还当面一箱一箱的打开查验过,确定是好米无疑。”杨之函说着眼眶湿润,几乎快要滚下泪来。
“大人确定全部都检查过?”
“是……”杨大人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所有的怯弱和懊悔生生咽回了肚子里。
“下官可以用性命担保,当时的大米确实没有发霉!”
又走到死胡同了啊……
“哒哒哒哒……”这是一双骨节分明、修长白皙的手,其中一只五指并起、立在胸前,另一只则轻轻握住犍稚,一下一下的规律的敲击着身前的木鱼。
单看这双手便可推断出,此人必是个美人。
木蓁华一身青袍,盘膝背对房门,坐在蒲团上,瘦削的背挺的笔直,仿佛一道高墙将世俗与禅意分隔开来。
原玉佛寺住持法号行痴,慕名前来拜师的人从未间断,可大师从未收过弟子,即便已年近耄耋,身边也只养着她木蓁华这么一个孩子。
关于玉佛寺,最广为人知的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是前朝的一位公主,被送去与西域某国和亲,当时车队随行供奉着一尊玉质佛像。谁知车队刚刚走到青城山脚下时,这尊佛像竟然突然开口说话了,他说自己不再走了,就要留在此处。于是公主只好将佛像留在此该处,而车队仍继续缓缓前往西域。听闻此事后,前朝皇帝便派人在青城山顶修建一座寺庙,名为玉佛寺。此后,公主行善积德,一生顺遂无忧,皇帝亦治国有方,开创太平盛世。
不知是不是这个传说的原因,玉佛寺常年香火旺盛,亦有众多百姓慕名前来拜师。
谁料本寺住持却一直拒绝收徒,直到他在寺门口捡到了一个婴孩。
从此老和尚的身边便多了一位小和尚。
就当大家都羡慕这位小和尚的好命,认为他必是老和尚唯一的弟子时,住持却当众宣布,自己一生不收徒弟,小和尚不是佛门弟子,只是自己抚养长大的孩童。
几年后,玉佛寺住持于殿内圆寂。小和尚也从那以后便音讯全无,销声匿迹。
在那之后,大家对这位不速之客便更加感兴趣了,有人说她是煞星下凡,会对身边亲近的人不利,生生克死了行痴大师。还有人说她是狐精转世,到这寺庙里就是吸人精血,壮大自身。
种种猜测曾席卷青州,甚至其他州郡也有所耳闻。不过,几乎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甚至没有人知道,她其实是女儿身。玉佛寺也视此事为禁忌,不许弟子们再提起。
只有木蓁华自己知道,她,就是当年那位小和尚。
“咳咳咳咳咳……”木蓁华突然剧烈的咳了起来,她忙用手捂住嘴巴,却不防一股红色的鲜血从指缝渗透出来,零星的滴落在淡青色的衣袖上,像是刹然绽放的几朵红梅,竟意外的有几分好看。
一番剧烈的咳嗽过后,她的脸色愈加苍白了,可她却习以为常的用手帕拭去嘴角的血迹,转身打开了身后的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