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普通修仙传 > 第6章 结果

第6章 结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那,师、郑师兄,这些准弟子们该怎么办?总不能将这两百多人一同带去陈国。”年长修者小心问道。

郑姓的年轻仙长随口说道:“你将他们都带回去,我自己一个人去宛陶。”

他往前走了两步,又转过头看了看这群人,最后改口说:“方才殿中的弟子们随我一起去,剩下的人,邵通,你带他们先回剑宗过入门考。”

于是人群就分成了两拨,邵通领着人不紧不慢地先往道宫去了。这位“郑师兄”转身扔出一片玉似的竹叶,那竹叶落在地上,便成了一叶长宽皆超过三丈的竹叶舟。这些少年人第一次见识到仙家手段,惊呼声此起彼伏。

“你们现在随我一起去宛陶。”那位郑仙长叫众人上船。

“仙人仙人,我的行李还在道宫。”有个胆子稍大一些的忍不住发言。

“要什么行李,刚才那皇帝不是给了你们两箱财物吗?我看你们都捧不动了,到时候有什么日用,去宛陶买便是。”

被驳回之后,那人便不敢再发言,这些小孩子们都像鹌鹑一样缩在一起。

聂焕见无人出声,只得道:“还请仙长宽恕则个,我娘亲的遗物还在道宫放着,如果仙长实在有要紧事,请许我同那位邵仙长一行去剑宗罢。”她的天陨剑还寄存在道宫,这是决计不可丢下的。

“还有谁有东西要拿?”他十分不耐,语气更重了些。众人齐齐退后两步,把聂焕单单显了出来。

正在此时,她背后却有人道:“我娘亲的遗物也在道宫。”

“啧。”郑和光本想叫这两人一同去那邵通的队伍里,抬眼一看,却见这个附和者是柯莳,一时间更加头疼了。要是叫这小丫头跟着邵通走了,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就亏大了。他只好板着脸道:“快上来,我们现在去道宫,一柱香的时间收拾你们的行李,赶不上的就给我回家去。”

少年们登上竹叶舟,这舟缓缓漂浮起来,光罩自这舟的船舷上渐渐升起。这群半大少年们的惊慌不安,很快便被飞上天的喜悦和刺激取代。有个个子壮硕的浓眉少年兴奋地吼叫起来,当时就被郑和光按住下了个闭口咒,脸涨得紫红说不出话来,舟上立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趴在光罩上看下面的风景,柯莳也不例外。聂焕看着她正小声地同伙伴们说些什么,边说边往下看。聂焕站在船尾,也从众地往下看去,这种俯瞰天地的感觉也不知道是自她死后多少年的第一次了,还让她颇为怀念。

飞舟的速度极快,一屏息的时间就到了道宫门口。他们从天上缓缓降下,引得门口把守的士卒当即下跪不敢仰视。

“快,一柱香的时间。”郑和光说着,竟然真不知从哪里掏出一根小指粗细的香来,他只用

指尖捻了捻,这香就冒出了青烟。

见他当真点香,那些住在山下房间里的人还好一些。至于住在山上的,大多愁眉苦脸的,只坐在原地不再走动。也有小部分机灵些的,主动掏了房门牌子,叫那些看守士卒登记自己的姓名和床位,之后叫他们收敛好自己的东西。待到自己学成归来,找他们取了自己的东西,就,嗯,必有重赏,对,必有重赏。

反正他们现在随着郑和光这么飞了一趟,在这些军士眼里也就成了神仙,对他们自然是有求必应。这些狐假虎威的少年人们很是得意了一番。

聂焕的天陨剑就寄放在门口的寄物处,自然不必委托人替自己收拾,当然,也就不用给什么重赏了。

她倚在舟弦处,看着时间,香快燃到末尾,柯莳还没有出来,许是察觉到此处,那郑姓仙长的脸色也变得不好看。待到那最后一点香灰落下,柯莳才背着大包小包从门口跑出来。她坐在船板上,脸上不住滴汗,小脸红扑扑的,刚刚被那郑仙人训斥了一通,包子脸皱成一团。

.

不过飞舟再怎么有意思,在连续飞了三个时辰之后,这群半大孩子们也渐渐失去了兴味。这时候小麻烦就出现了,肚子饿的、内急的、还有一个飞一路吐一路的,总之就是得歇一歇。

郑和光已经后悔了,早知只带柯莳一人就好,不过由于带了二十来号人的缘故,他也有些支撑不住。于是又飞了两刻钟,他们降落在了陈国境内一座小城,打算歇息一阵。

为了避开好事者的围观,郑和光在城郊的一片树林里降下飞舟。他领着一群半大少年进城的时候,那守城的老卒很是怀疑,不过看见他拿出来的令牌,也就只能毕恭毕敬地放他们进去了。

他找到最近的一家酒家定了三桌饭菜,又叫那些有这样那样事情要解决的小毛头们,快去快回。这陈国菜式口味偏甜,聂焕不太吃得惯,只用了些青菜米饭,便下了桌子。待他们吃饱喝足,又是大半个时辰过去,外面天色已经漆黑了。郑和光也不作停留,只赶羊似地撵着他们往外走。尔后又继续驶着飞舟朝宛陶去。

两个时辰之后,虽然风声呼啸,一天之内经历了诸多事件的小孩子们,大多挨着船舷或者直接躺在船板上睡着了。只有少数精力旺盛的孩子还睁着眼睛数星星。聂焕靠在船尾小憩,忽地被不知谁发出的叫声喊醒:“那是什么?!”

她睁眼一看,远处天边浮着几座堪称巍峨的高楼,高耸入云,几可摘星。那几幢高楼皆绘着金红的彩漆,在不计其数的灯火映照下更是显得金碧辉煌。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①”有个记性不错的少年当即诵起这段文章来,然后道:“这是山市!”

不,这是云楼。聂焕和郑和光同时在心中回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