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登录地点在一艘星舰上,谢菲迅速起身,入目是无边的黑暗与浩瀚繁星。
居然是星际战场,他心中讶异,很快查看起四周的情况。这种小型星舰驾驶舱与后段并不隔开,操作台是常规驱逐舰的面板,搭载有一门主炮一门副炮,谢菲环顾一圈,加上他这艘星舰上一共五个队员。
等等,主办方没有按照他们提供的名单分组?!
这时耳边传来主力队总指挥的声音,所有人对视一眼,通过广播弄明白了现在的状况。他们50人被随机分配到10艘星舰上,所有的队伍都被打乱重组,之前训练的团队配合彻底成为空谈。
最大的问题恐怕不在于此,所有人面色凝重,碧蓝的资源有限,是以他们只有能源系和指挥系接触过星舰的操作系统,随机分配的情况下有些小队可能根本没人会开星舰,若是不加干预就只能瘫痪在原地。
总指挥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立刻让各舰依次汇报指挥系和能源系的人数。
“1号舰2人。”
“2号舰0人。”
……
与同舰成员互通身份后谢菲接入通讯系统,“7号舰1人。”
指挥当机立断。
“1号舰向2号舰方向,4号舰支援5、6,8”
“3、7、9号舰向正前方开路,目标B1星。”
谢菲划开数据板找到星图,其上己方的10支队伍呈扇形展开,众星拱月围着他们的主力舰。星图显示距离最近的能源星是B1星。
“收到。”
谢菲迅速调好操作面板,4个机甲系的队员扣紧束缚带冲他点点头,他没有犹豫,将操纵杆一拉到底。
7号舰一马当先地冲了上去,3、9号舰随之跟上。
这段路程还算平缓,谢菲分神研究着操纵台的其他功能,除了没有跃迁功能,它与普通星舰无异,主炮副炮都只靠一人就能操作发射。
抓住比赛开场这段宝贵的和平时期,谢菲将参数和键位调到自己惯用的模式,其他人也在仓库中找到五架机甲以最快的速度穿戴好,保留外骨骼的形态减少占地面积。
以最高速行进了一段时间,谢菲比伊莎贝拉舰载系统更早发现了远处的异样,迅速接入通讯系统。
“报告,7号舰发现小行星带。”
“停止前进。”
无需报告位置,主力队有着每艘星舰的详细坐标,谢菲深谙这一点,在悬停待命之时穿上外骨骼。虽然理论上他并非战斗人员,但在星际赛场上机甲的作用不仅是武器,更重要的是它逃生舱的作用,能让驾驶者在星舰损毁后有机会逃出生天,因而星际战中穿戴机甲依然是必要的。
做完这一切后,大部队赶上依然需要一段时间,谢菲趁这个机会调整了彗星的系统,使之与莱尔beta的体能相适配,能源系统的效率与余量也做了充分考校,少年在心里将那些数字换算成多少航程,多少次主炮和副炮开火,心里有了个大概的概念。
7号舰隐匿在黑暗之中,静静等待指令。
很快大部队赶上,指挥的命令下他们呈单纵列开始穿越小行星带,像一把尖刀插入行星的残骸。
7号舰依然在最前面开路,谢菲操纵着星舰绕开大块的碎石,那些避不开的小碎片就用副炮击落,不放过任何对队伍可能存在的威胁。位置关系,他一人承担了整支队伍将近百分之七八十的开路任务。
“7号舰里是谁?”主力舰中指挥发问,思量着是否需要下令轮换。他有些头疼,队伍打乱后完全不知道每支队伍是什么配置,刚才只能按就近原则随机排序。
“是莱尔,能源系的第一,”李明石刚才就认出了他的声音,“我看就不用轮换了,他肯定能撑过这段。”
谢天谢地,指挥松了一口气,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复杂的星图上。
有惊无险地度过这一段,众人本都已经松了口气,谁知突然小行星变密,碎片从四面八方高速飞来,躲闪不及,碎石在主力舰的舰身上留下划痕,指挥当机立断改换轮型阵。
即使这样,各舰纷纷传来损伤报告。小行星带越来越密,速度越来越快,谢菲击落面前无数巨大碎石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被斜侧方的小碎片剐蹭了一下。
“申请机甲离舰。”
指挥当即同意,无数机甲自舱门而出,环卫星舰,像是缀在星舰身边的僚机,它们协助击落星舰视野盲区的碎片,星舰的压力陡然一轻。
星舰与机甲的配合下,他们终于穿过小行星带降落B1星。在小队成员重组的同时,谢菲与其他能源系的学生前去勘探B1星上的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