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说着,将桌子上的那只锦盒打开,桃夭捧起一盏红烛凑上去看,果然精巧无比。上方是二龙戏珠的纹样,那珠子是拇指那么大的合浦明珠,底下是一排排颜色鲜明的靛蓝色翠羽制成的流云纹,上边嵌着共十六颗硕大的海蓝宝石,颗颗色泽纯净、贵气无比,被那烛火一照,流光溢彩。底下用累丝银线所制成的八仙过海,各个神色不一,看上去就知道是极花费时间的。
莫说世间罕有,估摸着这副头面也只有当年的十二龙九凤冠才可与之比肩。
“娘娘,这太贵重,妾不能收下。”
桃夭赶忙将烛火放到一边,将那只锦盒小心翼翼地往皇后那边推了推,皇后不免笑着道:“既是说了给你,那便是给你了。这没有什么的,自明日起,你我便是一家人,你又何须这样客气?”
皇后笑盈盈地将那副头面递给了莲花,道:“别理你家姑娘,她还做不了吾的主呢。快去,把这个收起来。”继而转过身来,拉着桃夭的手道:“到时候国公府回门宴时,你就戴这副头面回去,好好叫外头的那些知道知道,你这个太子妃的荣光。”
次日寅时三刻,莲花就把桃夭给叫醒了,整个坤宁殿的宫女都开始里里外外地给桃夭梳妆、打扮。光是衣服便套了足足七件,算上外头的那件翟衣共八件,芒种又亲自取了头油还有象牙梳子来给桃夭挽头发,梳了一个同心髻后将内务局送过来的那顶点翠冠给戴上,又命几个小丫头拿来了红线,随意的编了几下就开始给桃夭开脸。
最后又按照太子妃正一品的仪制按品大妆,只是在最后给桃夭贴花钿时被她自己给拦了下来,她早前听莲花说起过,如今国朝所用的花钿大多都是墨玉、珊瑚、翡翠、南红一类的贵重首饰,但其材质用上好的鱼胶贴在脸上之后也不易成妆,故此桃夭早在前天晚上就命莲花将先前官家赏赐的珍珠用银剪子给平均地绞成两半,用来代替脸上原先的花钿、斜红以及面靥。
“太子妃的这个妆面倒是新奇,婢子们原先也没见过这么做的,倒是比那些什么珊瑚一类的更加觉得贵气、清丽。”
桃夭不禁莞尔,道:“这个就是国朝自己的河珠,那些贵价的花钿远不如这个来得好一些。下一次你们也可以试试,我觉得不错。”
那堆宫女们笑着记下,随即又在桃夭的发髻背后簪上了一对博鬓,桃夭瞬间觉得自己的脖子足足被头上的这一堆首饰给压得有些重,不免得就叫出声来,旁边的那几个宫女便笑出了声来,打趣道:“这个冠子已经够轻巧的了,皇后娘娘的那顶九龙四凤冠可比这个足足重了一倍,太子妃便知足吧。”
桃夭笑着白了她们一眼,便由莲花扶了起来,一路步行到坤宁殿的中庭,皇后早就已经穿戴整齐,坐在了凤位上,院中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几乎各宫的娘子妃嫔们都到场了,宫女以及内臣们便有一二百个,明怀早早地便捧着一道圣旨,乐咪咪地站在香案处等着,见着桃夭来了,便笑着道:“县主快过来接旨罢,不好误了太庙那边的时辰。”
桃夭略微点点头,头上的凤冠叮当作响,发出悦耳的声音,随后便跪在了一个红色龙凤纹样的棉质蒲团上听宣。
明怀清了清嗓子,将桌上的檀香以及蜡烛点燃,殿中包括皇后在内的所有人都纷纷跪下,明怀方朗声念诵道:“朕应昊天之眷命,配德元良,必俟邦媛,作俪储贰,允归冠族,故燕王之女陈氏,门袭轩冕,家传义方,柔顺表质,幽闲成性,训彰图史,誉流邦国,正位储闱,寔惟朝典。可皇太子妃,所司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诵毕,桃夭接过圣旨,口道谢恩。皇后听罢便起身命芒种还有莲花左右两边将桃夭搀扶起来,此时殿中其余妃嫔以及宫娥内臣们乌泱泱地按照位份从高到地的跪倒一片,齐声道:“见过太子妃,太子妃千岁金安。”
之后,皇后便携着桃夭一道出了坤宁殿的门上了早早就等在殿门外的两顶凤轿,一摇一晃地朝着太庙而去。沿途路上皆有宫婢以及内臣们纷纷跪下叩首,口道金安。虽说今日的主婚人并不是皇后,但太庙历来只有皇室成员的正室原配以及男子们才能进入,故此这一环节是由皇后陪同的。
到太庙之后便有共十二位正一品诰命夫人早早地排成两列,身穿浅紫色青雀翟衣手捧祭祀所用的金器等候在侧,见着两顶凤轿过来便纷纷跪下叩首,桃夭紧跟着皇后一路步行至里面,按规矩洗手、敬香、叩头,念祝祷词之后,太庙的这一环节方才结束。
随后,那十二个外命妇便一路步行护着凤轿回到了坤宁殿中,早早地便有诸多礼乐女官以及不少凑热闹的内臣宫女们将坤宁殿围的水泄不通,众人欢声笑语,从两侧的香案桌子上捧起早就准备好的五色彩纸花便往桃夭身上洒去。
这厢礼乐女官便开始叮叮当当地敲起了手中的编钟以及诸多乐器,吟唱着婚嫁的诗词,绕过了照壁,便见安国公笑脸盈盈地站在一侧,手里捧着一个四四方方地红缎锦盒。
虽说她自己与这个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和感情的外祖父不过生活了月余,但见他一把年纪喜气洋洋地站在此处,心中不免有些动容,忽而便想起了此时此刻与自己相隔了一千多年的陶父陶母,不禁垂下泪来。
“傻丫头,哭什么。今日是你的喜日子,哭化了妆等下要叫宾客笑话。”安国公从怀中掏出一张雪白的手帕替她擦了擦眼泪,声音也有一些舍不得:“这是……你父亲母亲在你出生的时候,就说是要给你留下的,是你父母当年大婚时所用的礼器。”
正说着,安国公便将那个锦盒打开,里头是一副做工精巧的飞天仕女样式的金银多宝碧玺项圈,安国公颤抖着手替她戴上,安慰道:“好孩子,不枉我疼你一场。如今总算熬到你出嫁,算是对得起你那早早过身的父母了。”
话至此处,安国公那原本慈祥的模样不禁有些哀愁:“若是你父母在,只怕要更好一些。不过不妨事,万事皆有我这个外祖父给你撑着,咱们不怕,不哭了。”安国公话毕,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一汪眼泪,朝着坤宁殿地中间努了努嘴。
“去吧,太子妃。愿太子妃福寿安康、芳龄永继。”
安国公朝着桃夭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桃夭也泪眼婆娑地答了一个礼后,转身朝着方才安国公努嘴的方向看去。两边围着的人欢声笑语,很是知趣地自动让出了一条路,那路的尽头是赵琛的背影。
今日他穿了一件深紫色山河日月九章纹样的太子礼服,头戴九龙九毓黑色冠冕,胸口一朵红色绒布扎成的大花,微微侧首眼带桃花地看着她,比那日在坤宁殿初见时更英俊了不少。桃夭脸上一红,将刚刚地眼泪收了回去,由莲花扶着她一路步行至太子身边。
“太子妃,妆安。”
“太子,万安。”
两人微微点头见过礼,身边的宫女们便拿来两个和之前一样的红色蒲团,二人跪倒,朝着上头的皇后叩了三个头后,就听赵琛道:“儿臣携新妇陈氏给母后请安,母后千岁万安。”
话毕,又磕了三个头。
此时皇后微微笑着起身,下了台阶,绕过香案,一路到桃夭身边,从自己手上脱下一只碧莹莹的翡翠镯子,柔声对着新婚夫妇道:“今日你们成婚,往后更要夫妻一体,同心同德才是。”
桃夭与太子听了,继而又行了个礼应了一声。
之后便在众人的道贺声中,桃夭上了花轿,由太子骑着一匹罕见的宝马从坤宁殿出发一路朝着东宫慢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