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迷途 > 第22章 疑阵(2)

第22章 疑阵(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时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大伙聊什么呢这么高兴?”

丁洋和张祯祥赶忙站好,景轶晨回头一看,班辉陪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走进了办公室,看大家这架势,不消说这自然就是段处无疑了,段延伟虽然脸上堆着笑容,但是景轶晨却觉得这个男人带来的压迫感十足,当然也可能是被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心里有点害怕。景轶晨不好估算段延伟究竟有多高,看起来至少有190cm还要多,头已经快接近门框了,班辉在他旁边像是个小孩子一样。

景轶晨主动走上前,但是还在离得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就停了下来,因为再走近一些她抬头就太费劲了,鞠了个躬向段处简单地做了个自我介绍。

段延伟听完很高兴,“很好啊,之前你的简历我也都看过了,不过面试的时候都是领导去,我没有在现场见过你们,没想到真人要比简历上要强得多,你的简历还是写的太保守。我之前和廖局他们商量的时候就说,博士我这也有,想最好能进来个再年轻一点的,这样处里的年龄差距能稍微拉开一些,后面大家进步的时候也不至于空间比较局促,至于博士什么的,你已经是明德大学的高材生了,这方面的能力当然没问题,你后续要是想继续读个博士,我去求领导给你推荐一下就行,你这种条件要想读个博士那也就是你自己愿不愿意的问题。”

景轶晨听完段处说完这一大堆话,心中是一阵感动,这个段处看起来凶巴巴的,但是却很关心人。她前几天看班辉忙碌的样子,看起来并不是出于紧张和害怕,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戴和敬佩才主动地完成那些工作的,虽然他肯定也有自己想表现一下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段处本人的魅力带来的团队氛围。

现在算是景轶晨上班之后几天来感觉最温暖的一刻了,只听段处继续说道,“我女儿今年读高二,学习成绩也不怎么让我满意,有空还是得让她也多向你请教请教,争取能有机会去给你当学妹。”

说起学妹,景轶晨一下想到了周雨萌,心想聊聊学习和考试没问题,学妹还是别当了,尤其是自己的亲学妹。心中虽然这么想,嘴上却说道,“段处您太客气了,处里大家都很厉害,前几天您和丁老师不在家,班老师也教了我许多工作上的事情,上班后才发现,我要学习的地方都还有很多,我在这就像是个小学生,更何况有您在家里坐镇指导,妹妹肯定不用您太操心,有机会妹妹学校不忙的时候,我和妹妹一起去听你教诲。”

段延伟听完哈哈一笑,“闺女大了不听话了,我们之间有了代沟,还是得你们小孩子才能互相聊到一块去。”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说道,“好了,不闲聊了,丁洋,你今天尽快把这次开会的会议情况准备一下,我们报给谷局看过之后尽快上传到系统。”

“好的段处,会议回报我开完会已经整理差不多了,今天上午我再改一下就能发给您。”

段延伟满意地点点头,和大家说道,“今天上午我先去和谷局那边汇报一下,等一下我回来后和大家说一下近期的几项重点工作。”

景轶晨回到自己位置上坐好,自从那天和鱼塘发火之后,这两天的办公桌上,已经陆陆续续摆满了各种小物件。光水杯就收到了六个,她满意地摆弄着自己收到的小风扇,心里盘算着这次哪条鱼可以和她享受一次周末午餐。

段延伟也已经和谷晚晴约好了,往外走的时候,和班辉说道,“最近各地报上来的重点课题研究,你可以带着小景一起整理一下,让她后面接手一下这部分事情,你也能轻松一点。”说完便出门去找谷局。

景轶晨站起来连连答应,等段延伟出门后,和班辉说道,“班老师,刚刚段处说的工作你就交给我来做吧,等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再向你多请教。”

班辉放下手中的工作,缓缓说道,“这件事不是很难,也不是很急,反而是需要你仔细和有耐心,因为比较辛苦和繁琐。这样,我待会儿和各省局先说一下,后续让他们把材料在发给我的同时也发你一份,之前的第一批课题应该是这月底前报送,有几家做得早的已经发我了,我把已经在我这的先整理一下发你邮箱,那这几天就得辛苦你了。”

景轶晨道谢之后,只听丁洋在一边又补充道,“这件事你得多操点心,差不多过俩月局里要举办一次座谈研讨会,到时候会邀请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出席,主题就是这次第一批课题的相关内容,这次研讨会形成的成果经过整理,会用作我们参加年底国际论坛的会议材料。”

景轶晨听到干系重大,又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打气,向班辉和丁洋保证自己一定认真完成。

班辉也接着说道,“整理课题这件事比较基础,但我们的课题很前沿,这是你快速了解掌握我们局里当下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路径的一个重要渠道,也对你理论水平的成长提高很有帮助,在整理的时候要深读细读,各地报上来的内容很多都很有见解,要多思考多研究,练好内功,以后遇到事情才不会自乱阵脚,解决问题才有思路。”

在部委机关,每天各个业务条线都会收到各省报送来的各种文件材料,有些是专项工作如完成局里布置的重点课题、有些则是日常的工作汇报、简讯等,要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需要经历大量的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对个人的归纳总结、提炼研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和在学校的时候不一样,学校里的研究大多更偏重于理论,机关里的研究则更着眼于实际,尤其是景轶晨所在的研究处,平日的工作中经手的都是局里参加国际会议时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方向,各种国际上最新理论命题和地区热点问题都会拿来研究讨论,各国最新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都是在学校的时候接触不到的,即使是明德大学这样的国内顶尖学府,和这里相比也是稍逊一筹,毕竟这个领域中所有国际上的第一手资料和第一次思维碰撞,可以说都是在他们研究处的业务工作中生成,再往大说,景轶晨现在已经和处里的各位同事一道,共同站在了国际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前沿阵地上。

只是景轶晨暂时还不大明白这将意味着什么,但是她显然很清楚这项工作和处里的业务并非是她想象中的那种枯燥的研究和写作,这也让她把那些鱼塘里面的家伙们先放在一旁,不再去想谁送的礼物在这次可以拔得头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题整理的工作中去,等待她的是更大的考验,同时这也让她踏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当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