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迷途 > 第25章 疑阵(5)

第25章 疑阵(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就这样过了没多久,段延伟抬头说道,“我刚刚把这次国际会议的会议回报发给了大家的邮箱,你们自己留存学习一下。”说完只听办公室角落里的打印机一阵响动,他走到打印机前整理了一下刚刚打印好的材料,景轶晨很有眼力见,赶忙拿了个订书机就迎了上去。

段延伟满意地等景轶晨把材料订好,便带着这份材料出去了,景轶晨在装订的时候大致看了看内容,一共是两份材料,一份是这次的会议回报,另一份则是座谈会的工作计划。

景轶晨目送段延伟出门后,自己回到座位上查收了一下刚刚收到的邮件,关于这次在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会议的材料已经发给了处里的四位同事,她认真地学习着这种会议回报,不论是具体内容,抑或是写法及格式要求,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段延伟是一位贴心的处长,他习惯使用文档修订模式在原文上进行修改,并把修订痕迹也一并发给处里的同事。这样丁洋可以很清楚地看明白他在那些地方做了修改,在下次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把一些表述和写法作为参考,有些内容则是需要段延伟亲自来对口径和方向进行把握,就这部分而言,丁洋对于段处的修改是有心理预期的,他也会着重关注这些部分,这样也能更好地领会领导的意图。而对于处里的其他同事而言,先从原文的内容里可以学习原作者的写作思路,再看修订部分时,则能看到领导对于一些问题的具体看法,这仿佛是二人之间的思想对话在面前又完整地复现了一便,对于有心人而言,这就是一份坦诚而高效的学习材料。

在学校的时候,不论是写毕业论文,还是在期刊杂志上发表一些研究文章,总是要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任何形式的研究都应该是严肃的,不仅文章的内容要保证质量,文章的形式也要符合一定的规定,这也是学术规范的要求。理论研究工作是这样,在单位写材料也是如此,任何体裁都要有相应的行文规范,保证格式的统一不仅可以更快地从外观上识别材料的内容和类别,也能更好地找到材料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话题。不同文章的格式都有相应的行文规则,材料的写法也不尽相同,景轶晨自己就有这种困扰,有时候自己心里大致形成了一定的观点和思路,但是开头的时候却痛苦万分,铺垫的内容较多会给人一种找不到重点、迟迟进入不了状态的感觉,铺垫的材料不足就会让人对具体内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份材料写作的意义在哪。因此,把握好尺度就是机关材料写手的重要技能,发发牢骚点评几句谁都能做到,但是要做到行文规范、形式和实质并重、文笔流畅重点突出,则是“笔杆子”们才能驾轻就熟的一种技巧,甚至可以说是一项技能。

丁洋的这份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他跟在段处身边多年,也已经到了解决副处的年头,在段延伟的指导下,他写材料的功力可以说在局里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层次,每次写的材料段处仅是稍作修改,把握一下大方向就可以放心使用,这让段延伟省心不少。

景轶晨看着这份材料,心想这个丁洋看似貌不惊人,但是手底下的功夫真的着实了得,不论是大标题到一级标题、二级标题,起的题目都相当考究,不仅在合适的地方自如用典,形成的排比也并非仅是堆砌辞藻,而是紧密联系标题下段落内的具体内容,材料虽然简短,但是文章的结构十分紧凑,既不感到冗余,又让人觉得内容充分。她读这份材料感觉节奏很快,内容紧凑,此次会议的情况,各方的观点,研讨主题的成果及下一步的应对措施和相应的备选方案都写得有条不紊。

各地报上来的课题虽然数量很多,但是整体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研究型文章的架构,在观感上和在校期间研读的文献都差不多,整理起来还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但景轶晨这是第一次仔细全文学习这种会议回报形式的材料,这让她敏感地察觉到,在机关里面工作,能说会道只是一方面的优势,只有材料写得好才能有机会把肚子里的东西全都倒出来,因为你并不是总能有机会去面对面地和领导汇报工作,更多地时候都得通过笔下的文章向对方输送观点、汇报成果。

景轶晨这也是第一次直观的感受了一下理论的力量和文字的生命力,她下定决心,不仅要锻炼自己的口才,也要练好文字本领,两者都不可偏科,这才是提升自己的关键所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