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的评价是“要更加积极的参与实验室工作中来”,给我的评价是“要积极参与研究中来”。
刚来时,宇文是见识到我的积极的。他到点下班,我没有生活,全心扑在研究上。后来是谁棒打鸳鸯?是谁让我畏手畏脚?积极时,在实验室里风头都盖过周老师遭受打击;不积极时,又让你积极。相比之下,宇文平淡如水,没有表现得积极或者不积极。
卜老师的评价让我觉得有失偏颇。
而后,我意识到她为什么问我是否感兴趣。在她眼里,我之所以做得不好,是因为不感兴趣。恰恰相反,我很喜欢做实验。相比之下,宇文对此不感兴趣。她在千里之外,仅凭三言两语便把我判定。她所了解的我,是刚转正时、还经常犯错的我。
刻舟求剑。
想到刻舟求剑,又不禁自嘲道:自己何尝不是刻舟求剑呢?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拿自己当初的积极说事。
此外,这不又是自怨自艾吗?听到负面评价就开始反驳,心想:我前前后后做了这么多事,你们看不见。我将移液管补充好,你们看不见;将桶装水装满,你们看不见;将柜子整理好,你们看不见;将瓶子洗干净灭菌干燥,你们看不见;分装试剂,你们看不见;周末特意来接收试剂,你们看不见;换气瓶,你们看不见。你们只是看见我的过错。
要是一直这样想,能进步吗?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想,我为老百姓尽心尽力,做了这么多事,为什么他们不懂感恩,不来归顺我?孟子回他,让百姓该播种的时候播种,该耕种时耕种,老百姓生活好了,自然依顺你。他的意思是,你做的事情,要顺应天时,要符合百姓需求,不要哼哧哼哧自己干了许多活,结果不是百姓需要的,双方不讨好。
你看,顾逸又何尝不是如此?周老师给他的定位是推进课题,不是来干杂活的。你明知道推进课题更重要,可实验遇到问题时,却选择逃避问题、一味沉迷于实验室日常事务,到头来,干是干了很多活,却得不到赞赏,落得一副“尽心焉而已”的埋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