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敬姜山 >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姬宁走到街口时,远远就看见有道模糊的人影,静静地坐在府门前的台阶上。

寒风飘摇中,那一抹白色身影很是刺目,听见脚步声,路面投映出的人影刹那间抬起头来。

他看向他,话音仿佛比风还轻:

“世子回来了?”

姬宁定定地看着眼前的这位老者,他看上去似乎比初见时又苍老了些。

他慢慢抬脚,一步一步迈上台阶。耳边响起此前赵居安所问的那句:

“倘若是翁老有异心呢?”

“不会。”是那时的自己斩钉截铁的声音。

他说这话时太过于肯定,惹得旁边的虞思衡都扫了他一眼。

那时赵居安默了半晌,才沉声问他:

“世子何以如此肯定?”

是啊,自己怎么就这么肯定他不会有异心?

“我不敢说他不曾骗我,也不能断定我不曾错信,可人的嘴固然可以骗人,但眼睛不会。张大人死之前,先生望我的那一眼,我至今记忆犹深。”

看着对面赵居安脸上满是不解的神情,他轻轻启唇:

“那一眼,是医者仁心,也是悲悯苍生。先生的眼睛里藏着这世间最纯粹的东西。是心系天下万民的真心,情耕大夏百姓的赤诚之心。那样的眼神,”

他顿了顿,眼睛里终于溢出显而易见的痛楚。

“我曾见过。”

“嗯?”

“我的父亲——那样的眼神,我在我父亲身上见过。”

赵居安沉默了。

而此刻,姬宁走到这位老人面前,站定,直勾勾地看着他,开口:

“先生,这段时日以来,您骗过我吗?”

老人并未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径直撇开视线:

“世子这段时日在北境看到了什么?”

“先生,是我先问…”

“烦请世子先回答老夫的问题!”

耳边没有任何声音,只有风偶尔呼啸而过的“沙沙”声。

姬宁轻叹口气,无奈伸手抵住眉心,道:

“很多,暴吏、混乱、贫穷、等等等等,很多很多。”

“先生还想要我看什么?或者说,先生想要我看的究竟是什么?”

“与其他三国相比,大夏孱弱,是不争的事实。起初世子与我说,来此是督建边防,老夫心中欣喜若狂,觉得北境终于有救了。可后来,渐渐发现是我想多了。”

老人说话的声音放得很低,不仔细听根本听不清。

姬宁听他明显话中有话,那双秀气的眉越皱越紧:

“先生不妨明言。”

“好,姬宁,既然你这么说,老夫问你,”

老人的目光陡然变得犀利:

“你敢说,你来北境,当真没有半分私心?你敢说,当真没有害怕那些人的势力,害怕他们斩草除根将你们兄妹二个一并杀了?这才来的北境?世子莫不是想假借修边防的名义,逃避些什么?”

听到这一番话,姬宁先是沉默,而后轻轻地勾唇,又笑了:

“先生每次问我的话,很奇怪,像是心中早已有了论断,却又偏要来问我。”

老人也跟着笑了。

“你问我是否骗过你?想必赵居安那小儿也与你说了。不错,那七十八俱尸体是我故意命人放在你必经之路上,刺杀你的刺客是我的人,刘府请帖也是我那晚命府里小厮偷偷放置。”

“但是…!尸体是我放的不假,人却不是为我所杀,七十八人皆是被刘承贵等流迫害而死。”

他用平静得不能再平静得语气讲述着,神情也漠然得可怕。

“行军令也是真的,偷的赵居安的,目的就是为引起你的猜疑。徐括身份有疑也不假,假传圣旨——却不过世子的猜测罢了。以及我确实知晓地宫一事,所以确实,骗过你。”

“先生所为,究竟为何?”

“为—何?”

老人猛地侧过头看他,可那道视线却犀利得似乎能瞬间穿透过他,声音也跟着陡然变厉,带着满满质问道:

“世子对张楚——张琴生这个名字当真一点映像也没有吗?”

四目相对之下,电光火石间,姬宁感觉自己脑子里好像“噌”得一声,一根弦断掉了。

他终于想起,那日在刘府外自己的不安由何而来:张琴生——这个名字,自己是听过的!

犹记得当时父亲正因制法之事遇到难题感到焦头烂额,那段时间整个人都忧心如焚。

后来偶然间去一家酒楼吃饭,回来整个人便变得容光焕发了。

问他时,他开快大笑着说是受了一名叫“张琴生”的仕子启发,这才豁然开朗。

他本觉得此人是可造之材,要向皇叔举荐他,不料被人拒绝了。

那个人说他要回到家乡,家乡的百姓和家人在等着他。

张楚,张琴生。

张楚,张琴生!

他长眉狠皱,脑海里又浮现出那日青年临死之际望向他的那一眼。

那一眼,不止是对他的失望,更多的是对父亲的失望!

制法之人最终死于罔法之人手下,这该是何等的讽刺?

“是你忘了,世子。老夫不止一次提醒过你。”

老人怅然若失。

忆起往事,姬宁如遭雷击,竟生生“呕”了口血,踉跄着去扶旁边的石柱,抬起头不敢置信地将翁泗看着。

“所以,你知道?”

“你早就知道?”

翁泗不答,半晌,眯起他那双稍显混浊的眼:

“老夫时至今日依然记得,王爷和陛下当初起事时,说将来他们要为百姓言,作百姓耳,”

他说着说着低低笑出声来:

“呵呵,为百姓言?作百姓耳?这些话如今听来当真荒唐可笑的很。”

他虽是笑着说出这番话,可眼底分明一丝温度也无。

“北境有无数个像张琴生这样的人,曾经有,现在依然有。他们满腹才学,品性宏达,却因这里的官场腐败不堪,始终报国无门,我在这里这么些年,见过太多的饱学之士,经伦之才一朝陨落,含恨终身。久而久之——再无动容。”

“那七十八人中,有我的亲生儿子——翁同铨。他很聪明,却也死在太聪明。圣人之言,经世之道,他无书不读。他总以为凭他那样的才华,天下无处不可去,无事不可为。却不曾想,他直到死都没离开过北境,曝尸于风沙下。”

“有琴生的父亲——张屹。初见他时,那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有着祖传的不俗医术,言谈举止隐有傲气。后知晓我身份后,主动放下身段,时与我探讨疑难病症,与我很是投缘。琴生…”

“他少时不怎么爱说话,是个内敛和善的性子。只一次来听我讲学,就靠在墙根底下,拿着支笔自顾自地写写画画。”

“那个青年的祖父,是茶商岑溪。是个附庸风雅的人,尤其爱茶。作为北境有名的富商,北境通往京城的第一条路乃是他主张修成,第一家医馆是他所设,第一家棺材铺是他所开…可以说北境如今的商户如此同气连枝,他起了莫大的作用。”

“绸缎商孙朝笑老实本分,却也固执得近乎倔强,是个绝不屈服官威的人。

“吴霆的妻子甸栀姑娘,那是个极美的女子,美得令人心折,被掳去的那段时日,夜夜里都能听到她被折磨得惨叫的声音。”

“那个掌柜的,叫翟光,光明磊落的光……”

姬宁听他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个个人名,细数他们的生平过往,他听着听着就缓缓垂下眼。

说到最后,老人明显哽咽了:

“世子殿下,这样的北境,还有的救吗?”

姬宁这才知道。

他这才知道。

原来,这世间,人和人竟然可以这样。

人竟然是这样。

许久之后。

“如果无救,先生不会来问我,如果不想救,先生也不会来问我。”

“再无动容?…”姬宁撇他一眼,撑着柱子起身:

“那为何先生如今还在北境?那先生为何如今还在北境!”

他是真的愤恨!

早知…

如果……

也许,张楚可以不死。

翁泗双目含泪,几乎仇恨地瞪着他:

“为什么?因为……我要你们这些当官的、你们这些上位者亲自去听听虞州的百姓在说什么?扶月州的百姓在说什么?琥州的百姓在说什么?樊州,邺州的百姓又在说些什么?

“凭什么你们说起他们的时候可以云淡风轻?凭什么你们轻飘飘一句话就可以断人生死?我要你亲眼去见识北境的水深火热,我要你们闻者伤心,见者流泪!我要为这里的百姓讨一个公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