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暗恋]回响 >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无所谓。”谈樱并不在意,“我也不需要谁的认可。”

“是洪怡宁找的你还是宁季找的你?”

“都不是。是YH的公关部。”谈樱的声音忽然沉下去,“晏老师,你在录音吗?”

“没有啊。”徐霁冷静地回答。

“晏老师,骗人就不好玩了。”她说,“我希望你最好没有。”

“反正我已经得到了我想要的那部分录音。”徐霁笑着说,“谈小姐,彼此彼此。倒戈在先的是你,我这样,应该不算过分。”

谁知那边却突然笑了起来。

“晏老师,你和宁老师说的一样,很聪明。”谈樱说,“不过我劝你暂时不要发出去。”

“我凭什么听你的?”

“如果你不想被卷入另一场漩涡的话。”

徐霁还想问什么,电话却已经被挂断。

手指误触使界面切换到微博,一个用户名叫[夏日烟火]的、头像是一个小火苗的用户的长评被顶上来,顶到他的微博评论区最显眼的位置。

他隐隐猜到发评的人是谁,却不敢想自己这份猜测的真假。

随着指尖的触碰,一行行文字飞起来,像翩飞的蝴蝶,无意撞到他的心上,引得一阵心悸。

他那被流言蜚语、寒句恶段冰封起的创作欲念,在这一刻,回春。

[夏日烟火]:

我是从晏老师的第一本书就开始关注他的,他的每一本书我都很喜欢。

抄袭流言传出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能写出那些文字的人,绝对不可能做这样的事。

从《鸥与莺的缄默》到《玫瑰天堂》到《重启》到《潜藏者》,再到《异类的呼救》,最后到《天堂倒计时》,每一本他都在很认真地完成他对自己的期许。

在杂志《迷踪》今年三月的访谈里,被问及非传统文学创作该不该融入立意时,他的回答是:“我觉得立意恰恰是我们写故事的人真正的目的。传统文学想传递的,非传统文学也可以做到。而且效果会更好。

因为传统文学的受众是比传统文学要小的。通俗文学的受众就是普通大众,而大众才是社会的大部分组成。精英、墨客毕竟是少数。

我们用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一个故事,让更多人接受到我们想传递出来的思想、看法,能让大家在娱乐的同时去接受这些东西,或者说推动对一些事件的关注。目前做到这一点的非传统作家并不少,比如苏黎。

我不否认那些传统作家对于非传统文学过于明显的娱乐性的批判,但人类有娱乐的天性,我们利用它让娱乐也有影响的时候,利用娱乐去传播、去引起大众关注,这是我认为我们能做的。这个其实是我们非传统写作者的意义之一。

另外,我们也不能否认娱乐性本身就是它的意义之一。在高负荷工作后,本来就需要出现一些东西供人消遣和放松。人不是永动机,会累。”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鸥与莺的缄默》是性.侵、诱.奸主题,《玫瑰天堂》是家暴主题,《重启》是性别歧视主题,《潜藏者》是爱国主题,《异类的呼救》是校园暴力主题,《天堂倒计时》是PUA主题。

主旨鲜明一直是晏温作品的突出特点,也是他写作的最大目的。而宁季不是。如《问香》就只是很简单的情杀,只是作案手法复杂而已。

行文视角两人都是第一次以凶手视角行文,所以我不作比较。但我们可以放一个《异类的呼救》与《天堂倒计时》的情节安排对比:

《异类的呼救》里看起来是自杀,其实所有人都是凶手;《天堂倒计时》里看起来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其实真正的被害者只有一个,那就是凶手。这一切行凶是他临死前的一场梦。

而宁季的作品里,在《游乐园的秘密》之前,还没有过这样前面平淡最后突转的情节安排。

另外,晏温的文字一直很平淡、温和,情节起伏度相较于市面其他爆火的悬疑类作品较弱。如果把其他作者的作品比作混合果味气泡饮料,那晏温的作品就是茶。

宁季虽有“百变作者”之称,但情节起伏一直是比较大的,词藻也会更华丽一点。唯一语言平淡一点的《向日葵乐园》,目前也有争议。

最后,晏老师很喜欢用花作意象,大家阅读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如《鸥与莺的缄默》里以白玫瑰为意象暗示两位女主角的结局:“两枝白玫瑰被践入泥里,一枝将自己陷得更深托举另一枝见一点光明。”由于字数限制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天堂倒计时》也有使用蔷薇作意象的片段。如“园丁为了私藏这枝蔷薇的美丽,于是中止了她的盛放、剥离了她的灵魂,拿生气去交换了所谓长久、园丁眼里的长久。”

另外,一位以“传递”为目的的作者,似乎也并没有必要去做以赢利、博名为目的的抄袭之类的事。一位有书粉基础、有一定名气的作家,一般也不会干全文抄袭的蠢事。

总之,我永远相信晏老师。

以前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让我要小心文字,他说文字具有欺骗性。其实我不是很同意这个说法。文字只是载体,欺骗人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使用它的人。有人用它行骗,有人用它引诱,可也有人用它呼救、用它疗愈、用它传递爱与灵魂。

在晏老师看似温和的文字里,藏着挣扎、矛盾、透彻的一个呐喊着的灵魂。这样的一个灵魂不可能也不屑于去做“抄袭”这样的事。

雾漫天终要散的,雨连绵终要止的,夜无边终要尽的。而黎明是终究会到来的。

我们等待着真相,也等待着晏老师重新提笔创作的那一天。

感谢所有耐心看到这里的朋友。

徐霁将这条长评滑到最底端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首歌——

“或许只有你,懂得我,所以你没逃脱。”

是林宥嘉的《想自由》。

徐霁突然想起一件抽屉里的旧物,又想起谢明颂之前说的试探之类的话。

于是将它取出来,延时完成了曾经的愿望。

一瞬间,他好像又回到那个蝉鸣聒噪的夏天,在趴倒一片的课间,假装不经意地转头,看向窗外经过的那个少年。

那一刻,阳光和私欲为他镀上金身。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徐霁的思绪。

他低头一看,发现是一串陌生数字,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喂,你好,哪位?”

“徐老师,别来无恙。”对方散漫又带着笑意的声音传来,“都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是这么容易轻易相信人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